p;诸葛瑾说的这些,后世看官肯定不会觉得难理解。说白了这就是暗示地方实权派、刚出现的科举还不完善,还有可能通过“围标”来回避其人事利益的实质性受损。
(注:具体怎么围标不细写了,因为《忽悠刘备》非常详细写过一次了,不能自我重复水稿费,那样坑老读者太缺德。)
也就是说,只要你现在支持这个新法,十年八年之内,你都是有可能找漏洞规避掉实际利益层面的损失的,
一开始损失的只是“名分”,也就是给了朝廷一个机会开口子,先把某些事情从制度层面确定下来,将来朝廷再想往下细改,就有充分的“宣称”了,不会再被判定为“妄改祖宗之法”。
但是,如果地方豪强们不答应,那诸葛瑾就要用另一手,快刀斩乱麻,在推行新法之后,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如何堵住“围标”这个漏洞的办法也暗中公布。
他相信,到时候天下的世家和豪强肯定会出现利益分歧,会狗咬狗,世家们虽然也不喜欢新法,但如果新法可以帮世家从豪强手上夺过来一部分好处,那世家也是有可能乐见其成的。
这个逻辑稍微难理解一点,需要捋一捋。
如前所述,“豪强”的定义,就是每个郡的实力派,他们要挟地方长官的主要办法,就是“你不给我的家族举官做,我就把地方搞乱”,是靠威胁。
“世家”是每代都有朝中高官的,他们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跟察举人才的太守们进行利益交换,是靠利诱。
因为豪强的手伸得短,能跨郡或者跨州拥有势力的豪强极少。那么一旦朝廷打通了各郡之间的选才,规定“一个州下辖的七八个郡,察举上来的孝廉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成绩好的郡的人能抢夺成绩差的郡的人的官职名额”。
那么那些只在一郡范围内能左右地方官的豪强就抓瞎了,他们再用学习差的围标客陪跑,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全郡覆没,本郡举上去的一个都没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