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会,肯定还是得自己带头,先想个思考的方向,然后让大家往那个方向努力动脑。
这种节奏,过去十几年里,他已经习惯了。自己最大的长处就是远见卓识,高屋建瓴,而在完善细节、解决具体问题方面,肯定是不如二弟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诸葛瑾穿越至今十七年在这方面没什么长进,恰恰相反他已经长进了很多了,尤其经常跟二弟切磋,他的脑子也是越用越好使。
只是再怎么长进,在处理细节推演方面,他也只是天下第二,这一点二弟确实比自己强,只能说是人各有所长。
诸葛瑾按照后世学到的那么多博弈论和逻辑学方面的模型,在脑中快速过了一遍,一个个往上套,很快就想到一个朦胧的努力方向。
他心中暗忖:“要想说服人变法,首先肯定要有利益交换,如果一味用强,容易吃相难看,还有伤主公多年积累的仁德之名,容易激起反抗。
我们要做,肯定要做得漂亮一点,如果担心出让太多利益,大不了把甜头设得小一点,但绝对不能完全不给。
而在给了一点甜头的基础上,想要对方让出大利益,估计就得用那招屡试不爽的老办法,先叫嚣要掀屋顶,等对方激烈反对时,我们表示可以妥协,只开扇窗。这时候反对派的人为了不掀屋顶,多半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开窗的方案……”
诸葛瑾一番梳理,很快确定了两个基本要点:
首先,不能一味要利益,要有舍有得,给点小甜头。其次,甜头不够大的情况下,就靠漫天要价的讨价还价模式,先声夺人吓住对方。
不管最后具体细节如何,这两个努力方向是错不了的。
然后,诸葛瑾就隐晦地把这个思考方向,跟众人大致说了一下,算是此番会议的指导思想。
刘备立刻认可了这个指导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