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眉头一皱,反问道:“前几年刚入蜀时,我倒是和主公、舍弟一起商量过,当时异想天开,想过一个法子,欲革除自先汉以来,察举选官的弊端。
避免地方上太守与豪强世家勾结,所选之官不但才干不足,还容易造成地方尾大不掉。但当时舍弟也反对了这个建议,认为过于操切。而且战时选官,庸贤与否很容易看出来,倒也没必要靠考核……
后来我也想通了,考核之法,还是要到承平年代,官员、属吏的政绩不容易甄别,难以提拔筛选时,才会迫切需要另想办法考核。
不过,真到了承平之时,再想动这些‘祖宗之法’,肯定也会被很多腐儒反对,确实不如现在变法来得轻松。
因此,我觉得此事不是不可以推进,而是要找个合理的借口,不能让天下人觉得生硬,不能让天下人看出主公就是想趁着曹贼未灭这个节骨眼、搂草打兔子。”
刘备一边听,一边缓缓地咪了几口酒水,听完后若有所思地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也连忙表示了赞同,承认眼下推进这种事情,要想缓解反抗,最关键还是把过渡用的借口编得圆滑一些。
否则的话,“借兵威变法”的吃相就显得有些难看了。
刘备又顺势笑着追问:“那孔明可有想到良策?”
诸葛亮也不是神,连忙表示:“这正是此番群策群力,需要探讨的,在下也并无万全之法。”
刘备倒也不觉得意外,如果诸葛亮立刻拿出万全之法,今天这个会就不用开了。
不过没关系,现在诸葛兄弟再次会晤,有的是机会思想碰撞,何况还有鲁肃庞统周瑜一起帮着想办法。
头脑风暴总能风暴出点干货的,刘备很笃定。
诸葛瑾摸清现状后,就知道今天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