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然而安禄山似乎没这意思,他一介外族胡人毫无根基,起兵造反只会必死无疑而已。
李隆基不禁陷入深深沉思,他再三考虑过后开口说道:“既然杨卿觉得安禄山不適合入朝拜相,那朕就取消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给他一个有名无实的尚书左僕射。”
“陛下英明!”
杨国忠瞬间喜开顏笑恭维道。
在杨国忠的干预之下,李隆基取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给安禄山一个尚书左僕射的虚职。
当然这时候肯定有人会好奇啦。
尚书僕射好歹也是从二品的官职,诸如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以此官职拜为宰相,那又怎么能说这是有名无实的虚职呢?
而这就要从太宗皇帝李世民开始说起。
眾所周知,大唐朝廷是以三省六部为行政制度,起初宰相之位是指三省长官,例如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
李世民在登基继位以前,他贵为大唐朝廷的秦王,官封天策上將,兼任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雍州牧、蒲州都督,统领十二卫大將军,授勋上柱国。
其中尚书令在大唐朝廷负责管理尚书省,六部官吏全部都是下属,这权力实在太大,基本已经可以威胁到皇权。
太宗皇帝李世民考虑到尚书令位高权重,他在登基继位以后,不再委任大臣出任尚书令,由此尚书僕射成为尚书省的实际长官。
尚书僕射本来只是尚书令的副手,分为左右僕射两个官职,彼时房玄龄为尚书左僕射,杜如晦为尚书右僕射。
由於这两个官职是尚书省的实际长官,所以有资格进入政事堂共同决策军国大事。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