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怔怔地听着,赢昊的话语如同在他固有的思维壁垒上,凿开了一道缝隙。他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强调“方向”的重要性,即德治与礼教,却相对忽视了“修路”的具体方法和工具。而赢昊所说的,似乎是在告诉他,将“路”修得更好、更平,本身就能让更多的人更顺畅地走向“德治”的目标,这本身也是一种“德”。
\n
他再次看向案几上那卷轻便的述职纸张,又想起赢昊描述的那坚不可摧的“水泥”,以及那些记录着一次次失败与改进的纸张。这些东西,似乎不再是单纯的“奇技淫巧”,而是承载着某种切实力量,能够将仁心化为实际行动的媒介。
\n
“抬头看天……低头看路……”扶苏喃喃重复着赢昊的比喻,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并没有立刻表态认同赢昊的全部观点,那与他根深蒂固的理念冲击太大。但他显然不再像最初那样,将“器物”与“仁政”截然对立起来。
\n
良久,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对赢昊露出一丝带着思索的苦笑:“昊弟之言,虽与经义有别,却……发人深省。为兄需好好思量一番。”
\n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起身告辞,离去时的脚步,似乎比来时更加沉重,也更加坚定了几分。
\n
望着扶苏离去的背影,赢昊知道,思想的转变非一日之功。但他成功地在扶苏心中种下了一颗“务实”的种子。这颗种子能否发芽生长,还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以及现实的一次次印证。
\n
内心os:“总算让这位大哥开始思考‘怎么干’的问题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该不该干’的道德层面。这是个好的开始!下次等他再来,或许可以带他看看水泥试验的效果,或者聊聊如何用更好的农具增加粮食产量……得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轰开他脑子里那堵墙!”
\n
他知道,引导扶苏,将是一场持久战,但其意义,或许比他造出十种新器物还要重大。\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