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能量场重焕生机,因果之雾渐渐转化为滋养新生的“可能之泉”。本源核心与可能之泉共鸣,释放出柔和的光芒,将“真理多元”的法则传递给每一个文明:不存在唯一的演化规律,所有被探索的可能都是真理的一部分;文明的终极意义,在于永不停歇的追问与创造。
\n
虚无人影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探索之灵”——它们由被激活的可能凝聚而成,陪伴着各族生灵在未知中前行。创世遗民的元弦再次现身,向灵玄致以敬意:“你们终于明白,混沌的本质不是‘规律的集合’,而是‘可能的海洋’。”灵玄将一枚可能之种嵌入三道莲台,源始青莲的裂痕愈合,新的铭文缓缓浮现:“真理无界,可能无垠;追问不止,意义永生。”
\n
此时,无界能量场与因果之雾交融共生,形成一片“永恒探索之域”。Ω方程描述的规律与未被发现的可能在此并存,过去的传承与未来的猜想交织成网。灵玄站在源始青莲下,望着万界生灵为“无关效率的问题”争论、为“毫无用处的创造”欢呼,轻声说道:“所谓永恒,不是拥有不变的真理,而是保持永远好奇的心灵。”
\n
风穿过探索之域,带着可能之泉的清香与追问的回响,在混沌中写下永不完结的篇章。因为只要还有人愿意提问,故事就永远不会落幕。
\n
第七十一章言筌之外与本然之境
\n
一、概念囚笼与言说之困
\n
永恒探索之域的生机延续了十亿载,万界文明在“真理多元”的共识下,不断提出新问题、解锁新可能。源心族构建了“全知数据库”,收录所有被探索的规律与未证实的猜想;熔晶族打造的“诘问之钟”,每一次鸣响都能激发生灵的好奇心。然而,当文明试图用语言和概念为“可能之泉”中的每一种演化路径命名时,无形的枷锁悄然生成。
\n
最先陷入困境的是“思辨世界”。这个以逻辑与辩论为核心的文明,为定义“存在的本质”,创造了百万套哲学体系,却在概念的迷宫中迷失——他们争论“无生之境”是“超越存在”还是“包含一切存在”,却忘了去亲身体验;源心族的学者则困在“数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