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议论的,就是他写的传奇《莺莺传》,还有他和薛涛、刘采春的两段恋情。
\n
先说说《莺莺传》。这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张生的书生,遇到了美丽的崔莺莺,俩人一见钟情,私下定了情。可后来张生要去长安考功名,就把莺莺甩了,还说“莺莺是祸水,我得远离她”。这故事一出来,就有人说:“这张生,不就是元稹自己吗?”
\n
鲁迅也说《莺莺传》是元稹的“自寓之作”——也就是说,故事里的事,多半是元稹的亲身经历。
\n
据说元稹年轻时,确实认识过一个叫“崔莺莺”的姑娘。那时候他还没考中功名,在蒲州(现在的山西永济)做客,偶然遇到了崔家姑娘,俩人很快好上了。崔莺莺长得漂亮,又会写诗,元稹当时爱得不行,天天跟她约会。可后来元稹要去长安考明经,临走前跟莺莺说“等我考上了就回来娶你”,结果一到长安,就把这话抛到了脑后。
\n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元稹后来跟朋友聊起这段感情,还说“我当初跟她好,就是一时糊涂,幸好我及时脱身,不然耽误了前程”——这话听着,可不就是“薄情郎”嘛!
\n
有人说,元稹是因为“寒门出身”才不得不放弃莺莺——他要考功名,要往上爬,需要的是韦丛那样名门望族的妻子,而不是没背景的崔莺莺。可不管怎么说,“始乱终弃”是事实,也难怪后人骂他“薄情”。
\n
除了莺莺,元稹还跟两个著名的女诗人有过一段情,一个是薛涛,一个是刘采春。
\n
薛涛比元稹大11岁,是当时有名的“女校书”,诗写得好,人也有气质。俩人认识的时候,元稹正在四川当监察御史,听说了薛涛的名声,就特意去见她。一见面,俩人就聊得停不下来——薛涛懂诗,也懂官场的苦,元稹跟她聊自己的理想,聊被贬的委屈,薛涛都能接住。
\n
那段时间,俩人天天一起游山玩水,写诗唱和。元稹写“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薛涛就回“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感情最浓的时候,元稹甚至跟薛涛说“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