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官还跟百姓走那么近;有人说他“怀才不遇”,是故意装清高。“谤议沸腾”这四个字,像根针,扎在他心上。天宝十七载(公元758年),他又被贬了,这次是龙标尉——比江宁丞还小的官,去的地方更偏,在湖南的深山里。
\n
贬谪的文书下来那天,江宁下着小雨,他收拾行李时,看到之前写的《秋思》诗稿,被他折得整整齐齐,放在书箱最底下。他把诗稿拿出来,放在胸口,觉得不那么孤独了——就算再贬,他还有诗,还有心里的那点“萤火”,能照亮他走下去的路。
\n
龙标待了不到两年,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岑参又接到调令——北庭节度使封常清招他去当幕府判官。这次,他没再犹豫,收拾好行囊,再次踏上了去边塞的路。
\n
第二次出塞,他已经45岁了,鬓角有了白发,眼里的光,比第一次去安西时更亮。北庭的风沙比安西还大,轮台九月的夜里,风“嗷嗷”地吼,地上的碎石被吹得像刀子一样,打在帐篷上,“噼里啪啦”响。他一点都不觉得苦,每天跟着封常清查看军营,起草文书,夜里还跟将士们一起巡逻,听他们讲怎么跟吐蕃打仗。
\n
有天夜里,军队要出师西征,封常清让他写首诗鼓舞士气。他站在营门口,看着将士们穿着金甲,手里握着戈矛,在黑夜里列队出发,戈矛相撞的声音,在风沙里格外响亮。他忽然觉得,之前所有的仕途坎坷,所有的孤独,都有了意义——他不是在为自己做官,是在为国家做事,是在跟这些将士一起,守护着大唐的边疆。
\n
他回到帐篷,借着烛火,写下《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n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n
写的时候,他的手冻得发僵,墨汁都快凝住了,心里却燃着一团火。他想起在长安抄文书的日子,想起岭南的瘴气,想起江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