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屏幕上的数据流还在滚动,陈帆的手指却停在半空。那条刚刚生成的临时模型结果仍未显现,散热风扇的转速持续上升,像是某种无声的催促。
\n
他没有继续等下去。
\n
“把资金配置方案调出来。”他说。
\n
周婷抬头看了他一眼,手指轻点,主控台中央弹出一个三层结构图。最上层是当前账户总览:三十二亿七千万美元,分布在十七个离岸实体、八个主权基金通道和三个加密托管账户中,全部由系统自动归集清算,未经过任何银行体系。
\n
李航靠在操作台边,“又要动了?”
\n
“不是动。”陈帆摇头,“是定。”
\n
界面切换,系统载入“资本生命周期模拟器”。这是十年前搭建的基础框架,最初只为测算单笔交易的长期复利路径,后来逐步扩展成涵盖政策更迭、代际交接、极端危机等变量的推演引擎。它不预测市场,而是模拟资本本身的生存能力。
\n
“启动未来三十年演化测试。”陈帆输入指令,“初始参数用过去二十年所有实盘记录。”
\n
运算开始。服务器阵列发出低频震动,冷却管道内的液体颜色由淡蓝转为深青。72小时后,主屏展开三组三维图谱,分别标注着方案一、二、三。
\n
方案一:高杠杆增长路径。通过定向做空波动率、跨市场套利与周期性资产轮动,在前十年实现年均9.8%回报,第十五年突破百亿美元规模。但图谱末端出现明显断裂——在两次假设性全球流动性枯竭情境下,资产链崩溃概率达64%。
\n
“典型的短跑策略。”李航评价,“跑得快,但扛不住风。”
\n
方案二:多元化防御型配置。分散至能源、农业、医疗、基建等实物资产,并嵌套保险衍生品对冲。抗风险指数最高,极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