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是死的,但趋势会说话。”陈帆打开包,取出笔记本电脑和u盘,“比如去年第四季度,全市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下降了百分之十二,同期工业用电量也掉了差不多幅度。这不是巧合。我把过去十八个月的数据拉出来,发现两者相关性超过零点八七——意味着只要信贷松动,生产就会跟着起来。”
\n
市长没打断,手指轻轻敲了下桌面。
\n
陈帆插上u盘,开机,调出早已准备好的界面。屏幕亮起,左侧是三组曲线图:财政支出、m2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右边是一条模拟预测线,末端标着“1998年q3”。
\n
“我假设今年二季度基建投资能增长百分之十五以上。”他指着图表,“那么三季度经济增长会有零点六到零点八个点的回升空间。这不是猜,是根据历史波动节奏推出来的。而且……”他停了一秒,“这和您上周在经济调度会上提的‘稳增长抓手’方向一致。”
\n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n
市长端起茶杯,吹了口气,喝了一口。然后放下杯子,盯着他:“你能预测股市,那能预测经济吗?”
\n
问题来了。
\n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立场问题。如果说“能”,像吹牛;说“不能”,又前功尽弃。
\n
陈帆没躲。“不能百分百,但可以缩小误差范围。就像天气预报不会说‘明天一定下雨’,但能告诉你‘有七成概率降水’。我的系统干的就是这个事——不是算命,是帮决策者少走弯路。”
\n
市长没笑,也没皱眉。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光。外面是城市主干道,车流不息。
\n
“你觉得我们现在最缺什么?”
\n
“不是钱,是判断。”陈帆答得干脆,“政策出台要时间,见效更慢。但如果能在三个月前就知道某个行业要掉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