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散热效果,同时要兼顾成本、可靠性和一定的外观设计。”
“如果让你来主导这个项目的结构设计,你觉得关键点和难点会在哪里?”
张伟显然是有备而来,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条理清晰地回答:“关键点在於散热核心单元与手机的接触方式、內部热量的高效传导路径设计,以及风扇的选择与风道优化。”
“难点可能在於如何在小型化和高性能之间找到平衡,以及新材料或新工艺的应用可能带来的量產挑战。”
苏阳听著,暗暗点头。这张伟经验確实丰富,看问题也很准。
他又问了几个关於材料力学、公差配合、模具工艺方面的问题,张伟都对答如流,显然基本功非常扎实。
“最后一个问题,”苏阳看著他,“我们是初创公司,意味著前期会很辛苦,节奏会很快,甚至可能失败。”
“但如果成功了,作为早期核心员工,公司不会亏待你,除了有竞爭力的薪资,还会有期权。你怎么看?”
张伟扶了扶眼镜,认真道:“苏总,我在大厂待过,流程规范,但也確实感觉到了天板。我出来就是想找个有挑战、有前景的平台。我相信只要產品够硬,辛苦是值得的。”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你回去等通知吧。”苏阳微笑道。
送走张伟,下一个进来的是个年轻人,看著也就二十三四岁的样子,戴著黑框眼镜,脸上还带著一丝刚出校门的青涩,眼神里充满了清澈。
“苏总您好!我叫刘宇,是海市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今年的硕士毕业生!”年轻人有些靦腆地说道。
“刘宇,你好。坐。”苏阳示意他坐下。
“我看你专业很对口,但你是应届生,为什么会选择我们这样一家刚成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