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符合所有人需求的大业」。当然唐后多了一个崇佛造寺。
但其实真的要细算,一个州府中出现的「仁孝义」,那些牌坊能真的对得上起百姓被榨取税赋的帐吗?
而大爻的「仁孝」,诸多豪族们在郡县内搞的「教化」,好像就真的需要巨量民脂民膏来供养。
武飞:仁孝仅仅是个人品德档案。不应该郡县治理的绩效考核,郡县治理唯一绩效就是收税和用税。
武飞和自己义子们,亦可以说学生们,在版图上,把豆子,粟米,绿豆等代表物一个个捡起来的时候。
天佑历元年3月份,下方一个个政策开始进行落实。在乡间随着敲锣打鼓,一张张文书开始发向各个村。
各家各户随着锣鼓敲打,开始看着张贴的草纸上写的文书。
其中有这麽一项文书宣告:女子十五不嫁人,男子十七岁不娶,则由官方进行惩戒,其中女子一方将强制婚配给孤老人,即大十几岁都有可能,而男子直接会被徵召出去服劳役,调动到前线。一时间,渤地开始了大规模婚配,有的男子们为了免劳役,只能从奴市中买来番婆作为老婆。
武恒羽那边正在对燕地作战,一路扫过了大量村落,其中就包括不少昊国从别的星球带来的异族们。
关于这些异族,男的当然就是直接做奴隶了,除了极少的匠户等掌握技艺的群体可以特赦,被运送到南疆;其馀的,可能终其一生是在矿山上劳作致死。
至于女子嘛?武飞没有让武恒羽麾下的部队就直接这样糟蹋了,奴隶营就是防止前线部队「糟蹋粮食」的,于是乎这些番婆子们就被武飞买回来。
但就这些番婆子,武飞差点遭遇了「投资失败」。
对于前线士兵们来说,「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那是不挑食。而在乡里面的那些个浪荡子们不成家,却都无所谓。一个个都是仗着族中的兄弟多,压根没兴趣成家。
这让武飞抓狂了,调查后了解到,现在各地社会基础单元是「户」,而不是后世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户」会生育好几个孩子,而这几个孩子中只有一个会成家立业生子,其馀的都是单身汉,而单身汉老了之后,自然是子侄们来供养的。
而户口,会为了抢夺地方土地生产资料合并成「宗」,单身汉会更多,宗族中生育的主力都是大宗,至于「欲望」,这帮爷们直接通过窑子解决,凑够了钱,一个月或数个月一次。
宗族这个社会结构,类似于非洲那些部落。只不过非洲部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