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顶针上的小坑都被线油填得满满当当;拆线刀的木柄裂了道缝,她用胶水粘好后,又缠了圈红绳,像给刀柄系了个小腰带。
\n
屋里最显眼的就是那台蝴蝶牌缝纫机,机身掉了漆,露出银灰色的铁壳,上面还留着几道浅浅的划痕——是孙女小时候爬缝纫机时,用玩具车划的。踏板处缠着块深蓝色的布,是孙女小学时的牛仔裤改的,裤腿磨破了,她剪下来当防滑布,踩上去“吱呀”响,却比新的还顺手。“踩了三十年,早就踩出脚感了,新机器我还不习惯”,她笑着说,却没说这台机器是她结婚时的嫁妆,当年她就是靠着这台缝纫机,给街坊缝衣服、做棉袄,撑起了家里的开销。
\n
缝纫机旁的木盒是她亲手做的,分了24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放着不同颜色的线轴:红色线轴总放在最上面一格(改喜服、缝寿衣离不了),黑色线轴在第二格(缝裤子、改衬衫常用),粉色、蓝色这些浅色系的线轴,放在下面的格子里(给小姑娘改裙子用)。木盒盖内侧贴着孙女的设计稿,是张画着白色连衣裙的草图,铅笔线被她用透明胶封了三层,怕被线油弄脏,稿纸边缘有点卷,她就用镇纸压着——镇纸是块磨圆的鹅卵石,是老伴年轻时在河边捡的,上面还刻着个“兰”字。
\n
我整理货架时,总看见她在缝纫机前忙个不停。给张奶奶改旧衬衫,那是件淡蓝色碎花衬衫,是张奶奶的闺女年轻时穿的,现在要改给上初中的孙女穿。她会先把衬衫里子翻出来,用软毛刷沾着温水,一点点刷掉领口和袖口的灰尘,动作轻得像在抚摸婴儿的皮肤:“老衣服的布脆,翻过来改不磨布,能多穿两年”。刷干净后,她用软尺量了量孙女的肩宽和领口,在布上用粉笔画了淡淡的线,再拿出剪刀,沿着线慢慢剪,剪下来的碎布也不扔,攒着给街坊的小孩做布贴。
\n
给社区的低保户李大爷缝裤子,裤腿膝盖处磨破了个洞,李大爷说“能缝上就行,干活穿不讲究”,她却找了块和裤子同色的厚布,在里面缝了层补丁,外面再用细针缝出菱形的纹路,远看像裤子本身的花纹:“您天天在菜市场搬菜,补丁得缝结实点,菱形纹耐磨,还好看”。缝完后,她还会把裤子放在缝纫机上,用熨斗熨平——熨斗是老式的铁熨斗,需要在煤炉上加热,她每次都先在自己的袖子上试温度,怕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