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叙事框架,
\n
在看似批判的姿态中完成了对本土历史主体性的解构。
\n
用宋小宝的话来说,就是“不像好人呐。”
\n
当然不可否认其在当下的历史意义。
\n
伟大的作品来源于极致的苦难。
\n
伤痕和反思是苦难孕育出的彼岸花。
\n
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嘛。
\n
不过从内容和创作思路来看,
\n
哪怕算上当前刚漏出头的改革文学。
\n
也找不出一篇像《试衣镜》这样“野”的作品。
\n
路子野、写作手法野,哪哪都野。
\n
...
\n
后面的事很简单,作为编辑肯定要了解作品的创作思路,两个人就着《试衣镜》开始起了讨论。
\n
讨论?
\n
也不太像。
\n
因为李晓琳强势干脆的性子,这到好像有点像访谈。
\n
于是,
\n
李晓琳抬眼问:“小说里镜子不反光,反倒会分裂。春兰在柜台后理布料,影子却在镜里试碎花衫,这种分裂,你怎么想到的?”
\n
“在百货大楼见的,”许成军答得实在。
\n
“有个售货员姑娘,总趁人少对着试衣镜比划新布料,手指捏着布角往身上贴,快得像偷东西。可她从不真穿,就只比划。我忽然觉得,镜子里的她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