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这买卖还是要做。所以,“过三浪”也慢慢演变了卖家对买家进行的三番考验。比如第一浪是鑑定货物的真偽,第二浪是测试买家的胆识或诚意,第三浪是验证买家的背景或实力。
等“最后一浪”结束,还要“看三光”。这一环节最特殊。因为这“三光”倒与文物无关,主要是买卖双方在船上掛“三盏灯”——红灯笼掛船头,白灯笼镇船尾,青灯笼照海路。红灯笼照的是墓里血光,白灯笼引的是亡人魂幡,青灯笼最凶,那是给巡海夜叉引路。买家掛出红灯笼,代表认出是真货,有购买意愿;卖家掛出白灯笼,代表同意出手。但只要有一方掛出青灯笼,那就没得谈了,交易到此为止。
我不是歷史文化专家,也不知道西海这一套古玩买卖规矩是什么时候发展来的,但我之前琢磨这些环节,倒发现他挺全面的。为什么呢?您综合以上內容看看——“望三潮”考的是江湖辈分,“过三浪”验的是眼力深浅,“看三光”赌的是身家性命。可以说,囊括了一个合格的古董商自身该具备的所有素质。当然,这种人合格,但他们不一定合法。
真要我操作,我还是有点心里发怵。因为大海上风浪无情,人却比这无情的浪更可怕。记得之前就有臥底警察“望三潮”对好暗號,“过三浪”验过宝贝,却偏偏在“看三光”时漏了怯,口鼻被灌进水泥,当场沉了海。
没等我打定主意,三艘掛青帆的船已经从礁石后面转出来了。船头站著几个精瘦汉子,他们盯著齐朝暮脖颈的金链子,似乎在判断这位自称是四九城来的古董老板,到底有几分实力,几分真假。
领头那个见著我们,就扯著嗓子喊黑话:“天光地光水光光,敢问客从何处降?”
这是“望三潮的开场白。据说也是流传三百年的《潮书》开篇,相传是郑和船队里某个倒斗人所作。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开场白並不固定,而且样繁多。不只是什么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么简单。就比如今天我们碰上的这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它是“开放性答案”。买家听到这句话,不仅要能完美对出暗號,还要对自己的来歷进行简单介绍,力爭与暗號合契为一。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