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我没说话,只是用嘴努努脚边。蹲著的齐朝暮慢悠悠站起身,高声嚷起来:“西海市的老林介绍来的,说您这儿有正经海捞货?”他踢踏著塑料拖鞋走到渔排边,脖上大金链子晃得人眼,“可別拿上周泡的做旧货糊弄爷们儿啊!”
坏了,这些话可不能大声说。因为西海文物贩子普遍小心谨慎,就算在场没有外人,也不能让天知地知。更不能还没看货,就拂了卖家的面子。但是对於一个北方买家来说,这样交易没什么大不了的了,齐朝暮的“人设”算是立住了。
我假装大惊失色,又赶紧陪著笑脸,忙著给双方介绍。
渔排上面的汉子瞥一眼,就能分清我俩的主次了。他操著浓重的西海口音,不屑地让我闭嘴:“后生仔,乜时候轮到你话事?”他又放缓语气,试探齐朝暮的意见:“要睇真嘢,得按老规矩——浪里验宝。”
西海自古有文物交易黑市,买卖验货的规矩也颇有海洋特色。用他们的话说,这叫——“海里的买卖,就得按浪说话!”
“浪里验宝”规矩繁琐,主要是“望三潮”、“过三浪”、“看三光”,三个步骤。也代表著交易双方对彼此重重递进的考验。
“望三潮”,是指买卖双方在验货前需对三轮暗语,错一字即视为警方臥底。
不过,这古话暗语发展至今,內容也是五八门,一连串讲下来,听著朗朗上口,头头是道,但其实不一定有多大的逻辑性。但是,前句说什么,后句该接什么,该发什么音,大家心里也是心知肚明。对暗语对到最后,可能双方来往过招,三十轮也有了,依然乐此不疲。
“过三浪”,字面意思,买卖双方同船过浪,又能细分为“浪里看形”、“浪尖听声”、“浪底验纹”三个步骤。买家务必按规矩,在风口浪尖的特定的位置完成这三个特定的步骤。
不过,无风不起浪,风云要看天气。同样也不一定生搬硬套。比如连续好几天风平浪静,船就根本没地方过三浪,哪能跟老天爷生气去,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