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李易坐在最后一排,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悬着。她的声音比在变电站时温和,却带着种不容错漏的锐利——当他答错随堂测试题时,她会特意停下来:“李易同学,这个知识点初中就学过,是不是没复习到位?”
\n
下课后,她叫住他:“你的解题思路很奇怪。”她指着他的试卷,“这道物理题用了工程力学的简化模型,不是高中生该会的方法。”
\n
李易的心猛地一跳。他想起在变电站计算导线张力时用过类似公式。“我……看课外书学的。”
\n
杨子熙盯着他的眼睛,像在检查绝缘手套的破损处:“你上次问我的三角函数题,解法和三年前去世的一个老工程师一模一样。”她顿了顿,声音压得很低,“那个旋转箭头,你到底在哪里见过?”
\n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刺耳。李易攥紧了试卷,突然明白王晨旭让他来补习班,不是为了补知识,是为了撞开循环的另一扇门。
\n
倒计时牌前的逆袭
\n
第175天,第三次模拟考成绩出来了。
\n
李易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班级中游——总分412,排名第19。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敲着黑板:“李易有进步,但距离本科线还差50分,剩下9天,拼不拼就看你们自己了!”
\n
周围的同学不再明着排挤他。有人会趁他不在时,往他桌洞里塞颗糖;数学课代表甚至主动把错题集借给他:“这几道题常考,我标了重点。”
\n
变化最大的是李小兰。她把“师徒协议”升级成了冲刺计划:“每天早上六点半在操场背单词,晚上晚自习后补数学,我给你划了200道必刷题。”她的小本子上,每天都画着进度条,从“一元二次方程”到“立体几何”,密密麻麻写满了鼓励的话。
\n
可压力像涨潮的水,一点点漫上来。凌晨三点,李易在宿舍楼道里背单词,撞见了蹲在楼梯口哭的女生。是班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