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心中的执取。“又由现相除有边”。你在业力显现相状的时候,不执著有边;在面对空性道理的时候,也不会对空性产生执著。“无住生心、生心无住”,了知性空现因果。在空性当中不障碍因果的假相;在假相当中,你也不会迷失自己。所以,你不落入有相、无相的执取,这就是大乘中道的空性。
\n
大乘的空性是把我们的心带回原点。我们的心向外攀缘、离家出走。空性智慧只做一件事情,没有改变外境,就是把心带回家,把你的心归零。你本来是什么都没有的,保持你原来的相貌就好了。既然你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你根本就得不到什么东西;我们无量劫来经历过这么多次的生死,转轮圣王也做过、大国王也做过,结果我们得到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n
所以,你不要向外去求,人生只有愿力没有追求。但有所愿,无有所求。因为你愿,那是一种智慧观照,向内安住的;求,那就是生死业力了,你去攀缘虚妄的东西,就创造虚妄的生死轮回了。人生可以发愿,但是不能去追求,记得。你求不到东西,白忙一场,弄的自己很痛苦。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你早一点觉悟,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人生只是个过程,因缘的假相。你该发愿该发愿,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你该做的事情。当我们从事相的出离心到菩提心,最后谈到安住。以空性为住,以无住为住;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所有的因缘,这个是空观的智慧。
\n
好,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n
丙二、结示(分二:丁一、圣道门。丁二、净土门。)
\n
这个结示分成两段:第一个先看圣道门,从三种善根的结示;再看净土门三种善根。先看圣道门三种善根的重要性,先看第一段。
\n
丁一、圣道门
\n
如此三主道扼要,汝能如实通达时;
\n
当依静处起精进,为究竟事速修持。
\n
—《三主要道颂》—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