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个释迦种。结果杀完以后,救起来的这五百个壮丁也变成血水。为什么?因为“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业力不可改变。
\n
业感缘起的公案,在《阿含经》处处皆是,强调业力不可思议,而且他这个业感缘起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你看声闻戒里面,很多的业造了以后是不通忏悔的,不可以忏悔的,因为它的来源就是业感缘起。
\n
所以我们了解人生的第一件事情:业力深深地主导我们的快乐,主导我们的痛苦,主导我们的来生。这是第一个概念。当然这种概念不圆满。
\n
二、赖耶缘起
\n
我们再往下看。第二个,赖耶缘起,叫作万法唯识。当我们从业力的思考提升到大乘佛法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会知道,其实业力是没有自性的,业性本空,因为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就是说,其实业力是保存在内心的深处,这个很重要,他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从唯识的角度,什么叫业力?它就是第八识的种子嘛。
\n
那么这个地方就给我们一个希望了。既然业力是以种子的情况摄持在内心当中,那么第八识怎么样?它受熏。也就是说,你第六意识的思想很重要。你本来业障很重,但是你学经典以后,你开始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比方说富贵从布施中求,你本来是贫穷的业很重,但是你开始学习施舍,用布施的心来转悭贪的业;比方说我们过去生因为瞋心重,所以造成丑陋的果,丑陋的业很重,业力一直在释放,但是我们今生修慈悲观,庄严从慈悲中求。这个时候,你的思想会改变你的业力。为什么?因为第八识是受前七转识的熏习。
\n
所以我们看,“唯识所现,唯识所变”。第八识在释放业力的时候,第一个识是“唯识所现”,这个识是第八识,就是业力;第二个,“唯识所变”,这个识就是前六识。前六识当然主要就是前五识的感受还有第六意识的想象。当然,想象是关键,就是你培养一个美好的想象,会改变你的业力。
\n
我们这样讲,从唯识的角度是这样看的。假设你活八十岁,前面四十岁不能怪你,不能怪今生的你。因为前面的四十岁,你的思想没有成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