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的时候也是刹那刹那生灭,所以他变成一种思考,叫作灭色取空。
\n
声闻人在业感缘起会体验一个道理,叫“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他用无常这两个字的概念来看遍人生,他觉得人生都是暂时的,都没有价值,“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所以他把所有的生命的希望寄托到哪里呢?“寂灭为乐。”他认为,只要是有为的生命,你就要付出代价,因为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悲哀的,都是不幸的。人生的快乐只有一种情况,让生命现象消失掉,让寂灭的现象现前,这是唯一的出路。这种思想也太过极端,过度地悲观,否定了所有生命的价值,否定了一切有为诸法。
\n
所以,业感缘起的好处,会让一个人谨言慎行,注意业力不可思议。但它的缺点,容易落入乐观跟悲观这两种的思考。
\n
举一个例子,业感缘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目犍连尊者的灭度。目犍连尊者我们都知道,佛陀弟子里面神通第一的。他老人家有一天在山中打坐,以过去的业力看到了执杖外道朝他那个地方走过来。当然,阿罗汉不想要惹事生非。以他的神通力,这些外道算什么呢!目犍连尊者可以一手把须弥山给擎起来,把须弥山拿起来!但是作为阿罗汉,他就是无诤三昧,他就是不想跟众生有这种纠纷。所以他就用神通力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继续打坐。
\n
但是没多久,执杖外道又到他打坐的地方去了,他又用神通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如是第三次,执杖外道还是出现,他就知道业力不可思议,闪不过了,所以他没再离开,就被执杖外道打死了。在《阿含经》上说,目犍连尊者是被打成肉酱啊,是阿难尊者用衣服把他的肉包起来,到佛前,他才用神通力把他的肉结合起来,向佛陀礼拜以后再入灭。为什么?因为神通难抵业力。
\n
再举一个例子好了,比方说释迦族的灭亡。诸位!“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但是佛陀,贵为佛陀,他保护不了他的家族啊。释迦族的灭亡是,琉璃王派了大军要去灭释迦族,佛陀在路上经过三次的阻碍,都没有成功,结果释迦族整个家族被灭掉,一个都没有留下。那整个恒河啊,杀到血流成河,都是红色的。目犍连尊者看不下去了,用神通力救起了五百个壮丁,希望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