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因为你调伏也好,对治也好,“时时勤拂拭”,你不可能把这个镜子擦得全部干净,你只有安住在“本来无一物”才是最安全的。那当然最好是理观事修都能够兼具,一方面,安住“本来无一物;”但是一方面“时时勤拂拭”,这个最好了。
\n
所以,我们一方面摄用归体,离相清净;一方面依体起用,借相修心,这个就是我们一个根本思想。
\n
好,我们把这个思想做一个说明。
\n
(四)称性起修,广修方便
\n
请看这个附表第二。我们怎样从大乘的安住法门,跟前面忏悔业障、调伏爱取的调伏门,这两个做一个结合呢?
\n
我们看这个附表第二。称性起修,广修方便。
\n
附表二—称性起修,广修方便
\n
略说方便有四种。云何为四?
\n
一者、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随顺法性无住故。
\n
二者、能止方便—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不令增长。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
\n
三者、发起善根增长方便—谓勤供养,礼拜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障,善根不退。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
\n
四者、大愿平等方便—所谓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无二,不念彼此,究竟寂灭故。
\n
—《大乘起信论》—
\n
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