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在大乘的方便门有四种:第一个是根本的理观,后面的二三四是枝末的对治。我们先看,第一个,行根本方便。
\n
一者,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随顺法性无住故。
\n
所有的修行一定要先把生命归零,再重新出发!一定要安住,安住不生灭心。安住不生灭心它有两块:
\n
第一个,“观一切法,自性本空。”远离凡夫的这种常见,而不住于生死的因缘相状。它不住杂染相,但是它又能观一切法因缘和合,因果不失,而生起大悲的愿力。修诸功德而不住于涅槃的清净相,所以我们必须要远离生死的杂染相,远离涅槃的清净相,所谓的无住,以无住为住。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第一个不是马上修行,而是以《楞严经》的思想,先调整心态。
\n
比方说,你今天要念佛,你用什么心态念佛?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佛号的角度、本来清净的角度来带动佛号,这个时候你心量是广大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执着相状,就会产生一种自我设限,就被外在的相状给控制住了。
\n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猎人他养一只老鹰,他为了省钱,他也不单独养,牠就跟一群鸡养在一起。当然老鹰的身体结构跟鸡不一样,牠那个双脚特别有力量,但牠小的时候,牠还没有飞,就跟鸡一样在地上走路。这个老鹰牠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牠的同伴,牠熏习很多相状进来,牠成长过程看到都是鸡的相状,所以这个老鹰认为牠就是一只鸡,只是比较强壮而已。牠已经产生一种自我设限。我们的心本来没相,但是长时间业力熏习,牠已经形成了一种鸡的相状。
\n
后来牠长大以后,这个猎人要训练牠,怎么训练都训练不起来,因为牠心中已经被自己这个鸡的相状限住。这个猎人很失望就放弃了,就把这只老鹰带到悬崖的上面,让牠自由落体,自己下坠。我花了这么多钱培训你,没用了。结果这个老鹰牠往下坠了,临死之前,牠的潜能发挥出来了,牠那个老鹰的本性功能展开来了,展开牠广大有力的翅膀从低点开始往空中飞上去了。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