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事实上,大明的商税之所以远低於前宋,除了朱元璋自身目光短视的原因之外,还与落后的收税方式有关。
为了方便统计,几乎歷朝歷代收取商税的地点都是设立在城门处,但此举却是直接导致导致官吏可以趁机中饱私囊,並为商人们提供庇护。
隨著时间的流逝,在一层层关係网的保护下,即便商人愿意缴纳足额的赋税,最终上缴朝廷的也是十不存一。
与此同时,通过“官商勾结“尝到了甜头的官员们也会自发维护商人的利益,阻碍朝廷改革整顿商税的步伐。
这也是明朝財政在“隆庆开关“,大量白银涌入大明,却依旧未能焕发生机的根本原因。
不过所幸在洪武朝,皇权还牢牢的凌驾於沆瀣一气的“官商“之上,一切还来得及。
“先生所言,咱会好好考虑的。“
悵然若失的点了点头之后,朱元璋便有些疲惫的將目光投向窗外,似乎能够一眼千里,直抵传闻中享有“丝绸之城“美誉的杭州城。
歷朝歷代的改革,就没有不死人的。
他几乎可以预料到,一旦自己在朝中透露出有意整顿改革商税的念头,必然会引来一场滔天骇浪。
“或许在老爷子看来,我大明的根基在那些广袤的田地,但正所谓人力终有穷尽时。“
“我大明的田產终究是有数的,但这商税在某种意义上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大明的税收政策制定的越完善,国库便会越富裕。“
曹爽虽然没有“读心术“的本事,但瞧著朱元璋那满脸凝重的模样,倒也能大概猜到其心中所想,无非担心朝廷“与民爭利“,会导致地方上的富绅豪商们不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