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財死,鸟为食亡。“
“趋利避害乃是人的本性,朝廷唯有制定完善的税收制度,方才能够对地方上的富绅豪商们予以制衡,並且提高朝廷的財政收入。“
“如此,哪怕是地方上发生天灾人祸,导致粮商减產,朝廷也能够拿出足够的钱粮予以賑灾,而不是按照惯例,单纯的自其余省份拆借粮食,让朴实的百姓们承担粮价上涨的恶果。“
儘管惊嘆於眼前翰林学士“刘三吾“不怒自威的气势,但曹爽仍是紧皱著眉头,儘量详细的分析著大明商税存在的漏洞。
俗话说“士农工商“,几乎歷朝歷代的君主高官们都有些瞧不太上那些生性逐利的商人,唯有偏居一隅的前宋受限於贫弱的军事能力,被迫发展商业,並从中收穫了巨大的利益。
为此,朱元璋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决定“禁海“,不准民间的商人们在私下出海贸易,但也刻意留了一个口子:对於主动前来大明通商的“异国“商人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这些“遵纪守法“的异国商人们,也成为了大明商税的主要“纳税人“。
“具体怎么个收法?“闻言,朱元璋將眉头皱的更紧,心中涌现出一抹无力感。
作为一国之君,他何尝意识不到大明的商税,在中央財政的占比中有些太低了,但有资格缴纳商税的,往往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地主豪绅,这些人有的是办法逃税漏税,在明面上根本挑不出毛病,他自然也没有由头整顿提高商税。
“强化税课司的职权,追根溯源。“
大道至简,大明商税涉及到的品类项目虽是多种多样,但办法总结起来无非也就是严格筛查,杜绝官商勾结罢了。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