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可赋税乃是影响国祚的重要因素,岂能因为顾忌一时的“骚乱“便对其置之不理,予以默认?
在原本的歷史上,享国二百余年的大明之所以盛极而衰,並在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中退出了歷史舞台,其根本原因只有三个字:没钱了。
诚然,明朝末年正值歷史上罕见的“小冰河“时期,並饱受“內忧外患“的困扰,被关外的建州女真和陕西食不果腹的灾民们轮番肆虐。
但稍微想想便会知晓,明朝固然受到了“小冰河“的影响,导致粮食减產,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但占据辽东苦寒之地的女真人,受到的影响只会更大。
因为土地兼併严重,朝廷难以在普通百姓身上收到足够的赋税,继而支付辽东高昂的军费;因为迟迟领不到应有的军餉,甚至挨饿受冻,理应身负国讎家恨的將士们士气萎靡,斗志低下;因为无心恋战,从而出现了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
百姓民不聊生,將士挨饿受冻,早已油尽灯枯的大明如何能够不亡?
相反,假若大明在开国之初便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商税制度,能够从江南的富绅豪商们身上收取到商税,莫说区区一个建州女真,即便是云贵川三省的土司们同时起兵造反,大明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將其横推。
“咱当然知道收税的好处。“
“可朝中..“
闻听耳畔旁响起的声音,朱由校心事忡忡的点了点头,並不由自主的收回了目光,似是有些欲言又止。
如今的大明虽然还未曾出现在后世人尽皆知的“党爭“,但朝廷內部其实也存在著不同的派系,其中势头最猛的,自然是与“淮西勛贵“沾亲带故的淮西派,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两年前刚被朱元璋处死的李善长。
而另一派,则是靠著“科考取士“,迅速得以壮大的浙东集团,其中的代表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