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足够大的空间,在精密制造领域进行不断的尝试、摸索与迭代。
就像新鸿臣足够大,因为销售规模的扩大,新工厂的建设,对灌装生产线有源源不断的需求——又因为新鸿臣是萧良所能控制的企业,才能接受星源精密每半年就要迭代一次的全新灌装生产线。
要是外部企业,怎么可能为萧良发展精密制造,承担额外的试错成本、额外的生产管理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天海精工目前正开发的五轴数控机床,质量非常不稳定,但蜗巢科技工程技术研究部门一下子就高价下了十台订单,不仅实际使用,还让天海精工的工程师跟踪观察使用情况,方便他们进行版本的迭代更新。
换了外部企业,天海精工将这些机床送上门免费试用,人家会搭理一眼吗?
当然,这里面所产生的额外成本是相当恐怖的,也是萧良需要不断往这个无底洞里填资金的关键。
目前通过专利使用费计提的方式,蜗巢科技每季度从各成员企业抽取的研发经费都超过十个亿,还是严重不够用。
然而不管怎么说,秉承这个目的,萧良创建鸿盈科技,中低端业务仅仅是门槛,更多还是要发展对精密制造有着更高要求的中高端oem代工业务。
也唯有如此,鸿盈科技以及背后的蜗巢科技及其他关联企业,精密制造的水准才会一步步提升,而非单纯靠发展规模求效益。
鸿盈科技派出工程师团队,参与两代ipod的开发与完善,受益就非常大。
工程师团队不仅能接触、学习美国当前先进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同时还能深入研究、交流美国电子产品的开发理念与技术。
这对鸿盈科技高水平工程师的培养与快速成长,对鸿盈科技整体制造能力的提升,帮助极大。
蜗巢科技、星源时代也派出工程师团队,前往美国硅谷开展类似的合作,参与到ac推动力公司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发工作中去,同时还尽最大限度将包括交流感应电机等零部件的制造任务承接下来。
ac推动力目前正进行骡车(研发阶段的测试车)开发,除了与传统燃油机通用的零部件及车身框架外,其他功能模组及部件基本上都需要重新开发、制造,哪怕有相当部分采用蜗巢科技的技术基础,成本依旧高得惊人——毕竟蜗巢科技之前开发的三电体系还是太简陋了。
除了动力电池这一独门绝技外,电机、电控技术,蜗巢科技只能说是掌握了一点皮毛。
ac推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