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除了拥有不弱的电控技术外,更拥有全美一流的交流感应电机技术。
不过ac推动力的发展规模很小,近几年除了保留产品设计开发工程师团队外,也将生产外包了。
这时候ac推动力想要为骡车开发设计全新的高速感应电机,还要根据研究进展,对电机进行不断的进行修正、改进,每一个版本找代工厂仅生产两三只样品,成本怎么可能不高得惊人?
单独开模生产一部车用高速感应电机,开价三五十万美元,在美国都要算良心。
蜗巢科技将这些工作尽可能承接下来,一方面是在国内组织工程师队伍,参与极少量功能模块及部件样品的开发、生产,成本确实要比在美国低得多,能有效缩减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开发成本。
另一方面就是ac推动力公司集结了全美一流的汽车开发工程师,手把手教蜗巢科技的研究团队、工程师队伍,开发、生产这些功能模组及零部件,还不够美的啊?
就算相关的专利技术为ac推动力所有,但这些领域的制造能力,最终为蜗巢科技、星源时代以及鸿盈科技掌握,才是萧良最看重的。
因此这些功能模块、部件的开发生产,不管实际生产多少,萧良报价一律仅有美国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确保ac推动力的团队,对蜗巢科技产生足够的依赖性。
蜗巢科技、鸿盈科技跟现代电子与新荣科技在秣陵的联合研究院,也同样发生着类似的合作。
这点一直以来其实是日韩团队,对鸿盈科技、蜗巢科技加以防范的关键。
在交叉持股计划推行之后,在郑贞雅的推动下,这点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联合研究院与蜗巢科技、鸿盈科技在产品开发开始深度而紧密的合作。
这段时间萧良有意压制鸿盈科技的产能爬坡,主要还是借难得机会,进行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oem代工能力的查漏补缺。
当然,在萧良的干预下,苹果公司此时拿出的第二代ipod,实际是前世苹果公司在零三年才拿出来的更为成熟的第三代产品,萧良当然有信心第二代ipod一经推出,就会受到全球市场的热捧。
因此,压制产能过快爬坡,除了有利查漏补缺外,也是将产能空间预留下来。
要不然真等第二代ipod爆单,他们第一时间无法将足够的产能腾换出来,苹果公司将一部分订单交给台铭电子等台资oem厂商做,萧良他还真能拿着协议,跟苹果公司打官司啊?
苹果以后新的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