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支撑鸿盈科技多高的市值,显然极其吃力的。
四月中旬鸿盈科技最终以每股十港元(一百二十亿港元市值)的股价,将萧良所持有的二十亿可转债,进行了转股。
萧良个人持有鸿盈科技股票增加到八亿股,占总股本十四亿股的57.1%。
“为新一代ipod额外预留每月一百万台的产能空间,是不是太夸张了?”
鸿盈科技四月下旬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一贯信服萧良决定的何宏泰、张殷彪等人,也是难得的对萧良的决定提出质疑。
苹果公司新一代ipod播放器工程样机已经送到东洲。
因为鸿盈科技有派工程师团队,全程参与新一代ipod的细节改进,这边也是早就同步做好工艺及生产上的准确。
不过,第一代ipod发布半年以来,每月的销量就在二三十万只之间,新一代的产品哪怕功能更为强大、完善,但苹果公司跟他们签署的合约,也就预定每个月四五十万台的弹性oem代工规模。
萧良却要求鸿盈科技再额外预留每月一百万台的产能。
这是什么概念?
这差不多是工业园二期工程建成之后,还能挖掘的最大产能潜力了,哪怕拿出去全力争取中低端代工订单,每月至少也能创造两千万的盈利。
萧良有意压制产能爬坡的速度,有意将这些产能空间都给苹果的新一代ipod播放器预留下来,不仅不能创造利润,还极大压制生产效率的提升。
萧良甚至还要求鸿盈科技,为ipod爆量提前组织生产备料,这将极大占用他们宝贵的资金储备。
再说了,新一代ipod播放器就算真出现爆单,责任也完全不在他们这边,接下来再花三到四个月,进行产能腾换就是了,苹果公司也不可能责怪到他们头上,或者轻易就违背合约,将订单交给其他oem服务商。
“…………”萧良却是意志坚定,不为何宏泰、张殷彪等人的质疑所动。
倘若单纯为了高追求利润,他直接去做面向终端市场的消费电子产品,前景要更为广阔。
他为何还要专注发展oem业务?
他真正关注的,还是对精密制造本身的需求。
如果单纯做终端产品,大的趋势还是要将生产部分委托出去,自身除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外,最终跟精密制造本身的关系不大。
唯有发展规模足够庞大的oem代工业务,内部才会产生足够的需求,给蜗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