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聚集重兵。
而王忬在这件事中的形象就不太正面了,当时王忬是通州的主事人,逃遁南下之前没能焚毁粮草,拱手让给了韃靼。
这导致王忬对戚继光的观感很差……戚继光去年末能够出任山东副总兵,通州大火是重要的加分。
所以戚继光几次申调粮餉军械,王忬都敷衍过去了。
偏偏王忬如今的山东巡抚,民政军事一把抓,以济南为重,从莱州、登州调集粮草。
饶是戚继光性子稳重,也要跳脚大骂。
戚继光在给陈锐的信中说的很清楚,民间他管不了,登州如今还有知府呢,但新军的粮草肯定撑不到麦熟。
明朝田税制度是夏税秋粮,夏税不过八月,主要是麦,秋粮不过次年二月,主要是米。
麦米徵收后分为两部,一部留在本地,被称为“存留粮”,一种运往边疆,被称为“起运粮”。
如今山东算是前线,“起运粮”肯定是要供应军中的,但在此之前,戚继光编练的新军就已经撑不住了,总不能去劫掠民间吧?
对此,陈锐也大费脑筋,当时说好了寧波为登州后盾,自然不可能不管。
戚继光编练新军兵力在三千左右,按照每人每日一升半粮计算,一天要四十多石粮,一个月要將近一千五百石粮,需要银钱倒是不多,顶多一千多银子,但还要算上战马的耗费,以及士卒家眷,那就不是个小数字了。
而如今陈锐手中也没多少银钱,光是新兵这块就要耗费大量钱粮,而且很快就要扩军,皂块作坊的產出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再说了,大量购买粮米……官府有可能会干涉,同时粮价是越买越贵的。
另一方面汪直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