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世族书院盛行后,寒门子弟便被挤出教育体系之外。
\n
书院以门第荐才、以族亲资助,考试内容亦趋功利,只为应试之道,不讲大义之理,更不顾下层之需。
\n
即便后世如王阳明等高士,也尝试开办下层书院(如稽山、龙冈),广纳寒门,但终敌不过士绅财力所筑起的壁垒。
\n
徐闻在奏疏中斩钉截铁言道:“士林党争之祸,胜于边患之兵,官学废弛,私学横行,此朝纲之蚀骨之毒也!”
\n
“若王朝之下有‘第二讲堂’,则必有第二权柄,社学不兴,王道不立!”
\n
于是徐闻一道政令,取缔江南三十六座大书院,拆除者、封闭者、焚毁者不一而足。
\n
那座传承百年的“西湖讲舍”,当众捣毁;“曲园书堂”藏书五千卷,一把火烧得干净;
\n
至于“王氏书庄”,更被指为“图谋书乱”的据点,院长就地斩首,讲生流徙西域。
\n
百姓目睹此景,无不惊惧:
\n
“这可真是‘书生误国,书院通敌’啊!”
\n
紧接着,徐闻下令:“今后江南诸地学堂,须由朝廷设立,名曰‘社学’,由地方官直接监管,设教官、课程、督学使,严禁私讲。”
\n
“所授之学,以律、法、算、农为主,儒经为辅,禁讲异议之论,禁引反政之文。”
\n
一时间,江南大小州府,皆建“社学署”,旧日书院一夜之间成为废墟,讲席未冷便已换人。
\n
原本讲学清议、围炉论政的士子,如今只许识字写账、学农织布。
\n
再也没人敢问“君道”“天理”,连“孟子”都被勒令删减。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