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那位原本坚持“实录不可妄改”的翰林修史官,最终交上来的起居注中,对江南一事只写了八字:
\n
“江浙风波,因商引乱,已平。”
\n
如此草草几字,未来若无亲历者口述传承,恐怕百年之后,这一场血案将彻底被历史吞没。
\n
......
\n
越王府。
\n
徐闻坐在王府正厅,翻看着一封封从江南各地送来的密报,每看一封,他眼角的皱纹就深了一分,但神情依旧沉稳如山。
\n
身边的亲信幕僚不敢多言,只小心伺候着,生怕一个不慎惹怒这位杀人如麻的王爷。
\n
这些天,徐闻收到密信无数,有人痛骂他是“书脉刽子手”,他只是笑了笑。
\n
这才到哪?
\n
在肃清完江南士林之后,徐闻并未就此收手。
\n
趁着朝廷还在缄默观望,他迅速出手,着手下一步大计。
\n
那是埋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宏伟计划!
\n
江南士子已败,然书院犹在,士绅犹存,若不彻底剪除,来日依旧反扑!
\n
接下来徐闻的第一步,是废除江南各地书院制度,统一归并为社学体系。
\n
“江南书院,非圣学也。”
\n
徐闻在奏疏中写道:“社学凋敝,书院横生,今之天下,不为皇学之治,而为士族之私学所割,书院虽名讲学,实则结党营私,蠹国害政,宜尽废之!”
\n
这一道奏章,成为大明教育改革之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