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多分来说是善心多、恶心少。这个三恶道那个相状,就是一种苦恼下贱的相状,那一念心也是烦恼多、善心少。
\n
这些的色心二法是怎么有呢?
\n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是你过去业力的熏习,无明缘行,行缘识,就是你过去的烦恼罪业的和合,就创造了一个三恶道的色心;由这种善业的和合,就创造一个人天法界;乃至于我空法空智慧的和合,就创造了四圣法界的色心,这些都因缘所生法的。这个是从相状来简别十法界的差别,就是从相状上,我们应该肯定,从因果上来说,十法界是有差别的,有殊胜、下劣的差别。我们再看这一切的差别当中,有一个不差别的本性,看体性。
\n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我们凡夫的世界,就是随这个因缘所生法,随这个境界,就是变化。好的境界,我们快乐;不好的境界,我们苦恼。
\n
佛陀告诉我们说:你不应该去观察这个相状的变化,你应该去观察什么呢?
\n
「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就是说,这一切的生灭,这一切的去来,它的本性就是这个如来藏性。这个如来藏性是什么情况呢?「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它的体性是常住不动的、妙明的,是不动的、是遍满的,这叫做「妙真如性」,这个不可思议的真如性。
\n
所以说,假设我们从本性来观察,这个真常的本性来观察呢,我们会发现这个十法界的这种去来,或者是迷悟、生死,这种变化的法都是不可得。我们从清净心的角度来观察这些去来,或者是迷、或者是悟、或者是生、或者是死,这些都不可得,这个不可得那个本性,就是我们依止处,清净本性。
\n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想要修一切的法门,这个首楞严大定,你要先把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依止语言文字先理解它,就是名字位,先了解它,你才能够依止。
\n
这个不生不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