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有一个正报、有一个净土的依报存在,不应该只是讲心性的境界而已,所以这个净土是从缘起上来建立。
\n
这是讲到禅跟净土内涵的差别:禅是约理性;净土是约缘起。所以这个内涵是应该有所不同。
\n
我们再看有禅跟有净土的定义。
\n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极情亡,彻见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
\n
这个有禅,就是前面的禅跟净土是约教量,这个是讲证量。
\n
什么标准叫做「有禅」呢?就是你能够「参究力极」,到了「念极情亡,彻见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所谓的「明心见性」。这个明心见性,所明的心、所见的性,当然不是攀缘心,这个时候见到的心性是不生不灭的心性,要达到有禅起码是圆教名字位,闻经达理、断疑生信,完全生起坚定的理解,相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对这个法一点都不怀疑,这个叫做有禅。
\n
「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这个是「有净土」,你发了菩提心以后,能够修因,能够把这个因求生西方,这个就有净土。我们再看下面,这以下做一个比较。
\n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是约机约修。」所谓的禅跟净土是约着教法、约着理法,这个是从教量上来说。有禅有净土,就是你从根机、从修证上来说。
\n
所以说就着禅跟净土,「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这个是理论是宇宙间的真相,佛不能使令它增加,凡夫也不能使令它减少,这个是约教量。但是这个证量呢?「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这个内心当中,是不是生起有禅跟有净土的功德,就是要你去实修,才能够使令内心生起,使有诸己就是一种心中的功德,这个约证量。
\n
所以,「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相同。须细参详,不可儱侗。」这两个不太一样。我们最后做一个总结。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