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乃至于内心当中能够随顺,就是说,他能够了解这一念心是清净本然,这一切的烦恼罪业都是如梦如幻,他从这个语言文字里面得到信解,这件事很难得,名字位;
\n
第三个是「观行位」。
\n
这个观行位有禅定力,前面的名字位,是一种散乱心的闻思的智慧,到了观行的时候,那有禅定的,就是修慧的境界;
\n
乃至于相似,这一念的相应跟真如理是相似的;
\n
乃至于分证,这见道位,见到那一念心,跟清净心契入了;
\n
最后究竟,完全开展出来。
\n
应该说是六即,应该是六个次第。六个次第,我们应该可以先从「名字位」去得到。
\n
蕅益大师他临命终的时候,就公开的表达:「名字位中真佛眼,不知毕竟付何人」。他临命终之前,他的徒弟说:师父你老人家一生研究天台教观,你为你自己判教一下。他说:「名字位中真佛眼」。不过印祖是认为他谦虚,不应该只有名字位。他就「名字位中真佛眼」,就是名字位。「不知毕竟付何人」,我所觉悟的真理,我不知道谁能够得到,我就是讲了那么多的《蕅益大师全集》,谁能够得到,这不可而知。
\n
这个三世诸佛所传承的首楞严大定的法门,不知道能够付给谁,但是他自己是「名字位中真佛眼」,就是开佛知见,把佛陀的智慧给开展出来。
\n
[师答]:「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当体就是你现在打妄想的心,就是不生灭心,翻恨自蹉跎。不是离开了你这一念妄想心,你找一个不生灭心,不是的。
\n
所以外道跟二乘人,以大乘佛法来说是错认消息的。为什么呢?
\n
他认为这个第六意识的攀缘心不好,为什么不好呢?这一念心起祸是它、造业是它,它就是跟烦恼相应,创造很多的罪业,使令我们去得生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