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的转变。先看因。
\n
「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这个人从这个经文来看,他是学佛了,这个人过去是有善根,虽然积集很多的罪业,但是他还是栽培了一些善根。这个善根浅深,印祖是从两个角度,先看浅——「生大惭愧」。
\n
佛法的一切善根,信进念定慧,主要的应该就是讲智慧。这个智慧,最基础的智慧就是「深信业果」。这个人他虽然内心积集很多的罪业,但是他学习佛法以后,知道这个宇宙人生是有因跟果的法则,他相信这个黑业,会使令我们到三恶道去受苦,白业能够使令我们生天,乃至于做人,种种的可乐果报。他对于这种善业跟这种恶业,生起了坚定的理解。生起坚定理解以后,他就能够崇重贤善、轻拒暴恶,就是惭愧。就是说,他对这种贤善的法能够尊崇、尊重,崇重;乃至于对这种种的恶业轻拒,轻视拒绝。
\n
所以这个惭愧是由「正见」来的。所以我们一个人业果要转变:
\n
第一个,你要有惭愧心。就是说,你对你的生命有一种想要增上的一种意愿,有增上的意愿。有些人他造了恶业,你说造了恶业要到三恶道,他无所谓,他对恶业,他也不排斥,你说到三恶道去,他也不怕,这个人就没办法转变的,这业就不能转变,当然这个人一定是没有正见的。所以我们第一个,就是要有惭愧心,有这种对于业果的正知见以后,能够崇重贤善,轻拒暴恶,希望我们生命能够不断增上的这种意愿。
\n
第二个「发大菩提心」。前面是约着破恶,这个是生善。
\n
这个菩提心,在大乘经论里面讲到两种的菩提心:第一个是属于世俗菩提心;第二个是胜义菩提心。
\n
一、世俗菩提心
\n
我们先讲这个「世俗菩提心」。这个「世俗菩提心」,它是从一种事相的观察,或者是约人,或者是约法。如果是约人,他就观察这一切的众生,都是过去的母亲,这些如母的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中,颠倒造业受苦,这个时候,他就不忍众生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