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渐修三行」在修行上是有次第。
\n
二、渐修三行:(一)、随事禁之。(二)、明理遣之。(三)、从心灭之。
\n
(一)「随事禁之」。
\n
那我们刚开始在断恶的时候,当然是有这种佛法的正见,思惟这个罪业的过患,然后就是勉强自己,这件事不能做、那件事不能做。以佛法说,就是以戒法来摄持我们的身、口恶业,使令自己不要去造罪业,这种是从事相上来对治。
\n
这个地方《了凡四训》也建议我们说,你可以做一个「功过格」,功过格。你把自己的身三、口四、意三,做一个记录,你今天犯到哪一个业,就画一个黑点,就表示黑业,你今天有几个黑点,就看出你今天有多少个业力。你这样子记录,你能够很清楚的做个检讨,这个就是「随事禁之」,这第一个。
\n
(二)「明理遣之」。
\n
前面是一个事修,这个是一个理观。这个理观要以佛法说,就是观察四念处,就是观察我们这个身心世界是不净、是苦、无常、无我。这个意思就是说,前面的断恶是从枝末上来断恶,其实你身跟口是一个枝末,这个水流里面的枝末,这个水流、这个恶、这个黑水,是从哪里流出来呢?你要去探讨,我们为什么会造恶业呢?
\n
天台宗说我们会造恶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思惑;一个是见惑。一个是属于思想的颠倒;一个是属于知见的颠倒,这两个是发动恶业的根源。这个思想主要就是爱烦恼,我们对五欲的境界有爱着心,所以这个不净跟苦是对治思惑,你思惟你的身心是不净、是苦恼的,就对治你的思惑。其次你思惟这个宇宙人生都是无常、无我的,这些所谓的五欲的境界,都是生灭变异、生灭性,对治你的见惑。这个不净、苦是对治爱烦恼;无常无我是对治见烦恼。就是从根源上来消除罪业,所以这就是「明理遣之」,这个是更彻底。
\n
(三)「从心灭之」。
\n
前面的两个事跟理都是属于散乱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