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过教育,说布施的功德,并没有,这种习气是前一生带来的,就是等流。上游的水流,会流到下游,假设前面的水流是干净的,流到下面也是干净;假设前面的水流是脏的,流到下面也是脏的。就是你造业以后,你那个等流习气会增长,所以讲「谓习善等所引同类」,这是一种。
\n
或者「似先业后果随转」,这个是讲余报。相似于先前的业力,后来的果报随转增,这是余报,这个不在我们这次等流性的讨论话题。我们主要是就着前一段、「习善等所引同类」。
\n
这个等流的习性就论善恶,它分成清净跟杂染,这个清净跟杂染,要以唯识的定义就是,你所造的行为,如果不是跟我空、法空的智慧相应,都是杂染。就是你有所得的心去造业,都是杂染。你能够跟我空、法空的智慧,跟无我无我所的智慧相应,那就是清净,无漏。
\n
杂染当中又分成善性、恶性、无记性。布施、持戒就是善性,杀盗淫妄就是恶性。你出生以后,你这个人就很喜欢走路,很喜欢走路这种习惯,不是善、也不是恶,是无记。这是有各式各样的习气。这种习气是怎么来呢?就是你过去生的业力所熏习来的,过去的业力。在佛法当中,你要特别注意等流性,因为你异熟果报受完,就没有了,但是这个等流性会重复的造作,这个要注意,这个等流性,是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命。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把这个因果的道理,先讲前半段。
\n
[师答]:异熟为什么是无记?
\n
因为,譬如说你这个人是贫穷,假设。贫穷如果是恶法的话呢,那就糟糕,因为恶法它有招感性,它下辈子又招感一个不可乐果报,这个果报就无穷无尽,是不是?假设贫穷是一个恶性的话,恶性是会招感不可乐果报,他这个果报就没有穷尽了,这是第一个。
\n
第二个有些人因为贫穷而奋发向上;有些人贫穷,他自甘堕落,「我贫穷,我怎么办呢?甘脆去做恶事算了!」对不对?所以果报本身没有善恶性,它只论可乐、不可乐。如果果报的本身又有善恶性,那糟糕,那这个果报是永远招感下去,一个人他得到不可乐果报,永远不能翻身,因为善性跟恶性都是能招感,都有招感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2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