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以下就
\n
第二段别释,跟着佛法、跟世间法把它各别解释,先看佛法。「约佛**,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n
站在佛法的角度,当然是广泛的讲十法界,这个佛法讲因果是讲十法界。他为什么做人呢?因为他修五戒、十善。他为什么到三恶道去呢?因为他内心当中,积集很多的杀盗淫妄的罪业,不是上帝要他到三恶道,是他的恶业让他去的。他为什么成就阿罗汉呢?因为他的内心有四谛、十二因缘的这种智慧。他为什么成佛呢?因为他有菩提心跟六波罗蜜的功德。就是这各式各样的因地,招感各式各样的果报,所以佛法讲「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简单的说是这样,不过这个我们应该要详细说明。看附表第九。
\n
附表九—「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n
(一)因果之理论
\n
这个因果理论,可以说佛法就是讲「因果」这两个字,应该要简单的说明一下。
\n
因果的理论,我们先看这个业。这个业是约着因地来说,能招感,它有招感性。什么是业呢?身口意的造作行为,就是你身体的一个动作。譬如说,你拜佛,这是一个动作;你用身体去打人,这也是一个动作。就是各式各样的动作,这种身的造作行为。
\n
其次,口的造作行为。你嘴巴讲一句话,去骂人;或者去赞叹别人,这个是口的动作。
\n
其次就是你的意业,这个意业是指的这个起心动念,特别指的第六意识的思心所。不过这个地方要说明,唯识学解释这个「业」,一定要有意业做支持,一定要有这个意识的引导,才能构成业。
\n
譬如说,一棵苹果树,苹果它从树上掉下来,它也是一种活动,这也是造作,它也不是一种寂静状态。但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不能构成业,它不是业;这个山河大地也是有运转;地球是绕着太阳转;我们身体的细胞,也剎那剎那生灭,这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