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站在一个净土的法门来说,净土法门它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我们前面讲过很多遍,它的特色是一个佛力加被的法门,这个法门的重点,最重要的在于「信愿」,这个「信」又是特别重要,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一点跟前面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相随顺的。为了菩提道而求生净土,这个愿跟前面的菩提愿,愿作佛心、愿度众生的心是相随顺的。这个「信」在印祖所开示的内容,他分成三点:
\n
第一个[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这第一点。
\n
第二个[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这第二个。
\n
第三个[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n
所以这个信,就是有一种思惟自己是处在一个苦恼的世界,我们内心欣求一种安乐的世界,有一种需求佛陀来救拔我们的那个心,就是我自己不能出去怎么办呢?弥陀能够救我,所以我必须要对弥陀,乃至于对弥陀的名号,生起一种通身靠倒的归依的心,这个就是信。就是说离开了弥陀名号,没有人能够救我,那个心情就是这样,离开了弥陀名号,我今生是不能出去,一点希望都没有,我不做任何的第二个转想,唯独只有弥陀名号能够救我,是这种心情叫做「信」。所以这个信,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功德。
\n
「信愿真切」,如果我们的信愿是很真实、很急切,不是悠悠泛泛,虽然没有能够心中清净,换句话说,我们念佛的时候,还是有妄想的波动,但是因为我们的信心跟愿力的关系,也能够带业往生。所以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带业往生」,就是你的信愿来带业往生。这是一个总标,以下就解释:为什么能够带业往生?我们看
\n
第二段、[何以故?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如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
\n
「何以故?」怎么能够带业往生呢?「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这个他力门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