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监学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九面,丙二、别释。
\n
我们这次《印光大师文钞》的正宗分,分成五科:第一科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一科是学道的通途,我们大乘佛法所共同的一个目标,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为学道通途。换句话说,我们不管是那一个宗派,就着大乘的角度,我们都是因为思惟生死的过患,特别是三恶道的过患,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一个誓愿,就所谓的菩提心,这是大乘的学道通途。在这种共同的目标之下,每一个人所抉择的法门就有差别了。站在净土法门的角度来说,就是「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每一个宗派所抉择的方法是不同的,站在净土的角度,就是「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做为我们达成这个目标的一个方法,这净土的正宗,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就是信愿持名三种资粮。前面的一科是总标,把三资粮的内容拢总的标出来,这以下就各别解释,比较详细的解释。
\n
丙二、别释。分二:初、深信切愿。二、执持名号。今初。
\n
丁一、深信切愿
\n
别释分两科:初、深信切愿。二、执持名号。今初。再把这个信愿持名又分成两科:深信切愿是一科;第二、持佛名号又是一科。先看丁一、深信切愿,这以下有两篇的文钞。我们看第一篇,大家请合掌。
\n
【一】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如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n
—复黄涵之书三—
\n
好,我们看脉络分析,我们分成三段来说明,先看
\n
第一段、「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