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些君主所在时代的治理水平。
\n
但是请注意,在孔子看来,这也只是小康而已,并非大同。
\n
道理在现代人看来也很简单,比如根据“恕”的原则,你希不希望遭受阶级压迫?假如你不希望的话,那么在理想的社会中,就不要有阶级压迫!
\n
孔子对君主制,恐怕也能得出类似的认知。
\n
只是根据“中庸”的原则,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做不到而已,当时的人也没有总结出清晰的阶级理论……别说是当时,哪怕到了现在也很难做到。
\n
但是将来呢?人在现实的世界中,总有想做到但还没有做到的,这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n
孔子对“大同”进行了很多描述,但他谈的主要是其表现形式,而不是实现方式。
\n
也就是说,孔子描述了一个理想世界,但是在实现方法上,他只是用“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做了核心总结,认为这才符合真正的“大道”。
\n
在孔子所处的历史年代,这在客观上是无法实现的,他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只能当成一种理想。
\n
第三个问题,孔子为什么要崇尚周礼?
\n
孔子崇尚周礼,有人说这是开历史的倒车,确实也可以这样评价,但问题并不能这么简单的概括。
\n
人们很难看清遥远的未来,只能在史书记载上看到曾经有过哪些美好的时代,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往往就是如此。
\n
孔子想恢复周公时代的礼乐制度,目的显而易见,他是想恢复周公时代的秩序。
\n
我们不要忘了,孔子本身就是周朝人。只是他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周天子早就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彼此征伐不休。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