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制,是持有限保留态度的。他认为在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君主制是可以接受的,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
\n
关于儒家的社会理想,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借用现代的话语,就是高级阶段与初级阶段——“大同”与“小康”。
\n
今天的讲座,我想尽量用最浅显的方式,让没有怎么研读过儒家经典的人都能听明白,避免引用很多人不熟悉的大段经典原文。
\n
但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引用《礼记》中的两段原文——
\n
孔子心中社会理想的高级阶段,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n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n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n
孔子心中社会理想的初级阶段,小康:“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n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n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n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n
孔子在提到“小康”的时候,用了“六君子”举例,就是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
\n
这是站在他的年代,历史记载中所能看到的最英明的君主。他认为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就是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