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到了秦宣公时期,秦国的祭祀活动又有了新变化。他设立了密畤,祭祀青帝。青帝代表东方,这一转变可大有深意。此时的秦国,已经不再满足於偏居西方,开始有了向东发展的野心。祭祀青帝,就像是在向东方的诸侯国发出信號:我秦国要东进了,你们可得小心点。这就好比一个小帮派,在西边站稳脚跟后,开始覬覦东边的地盘,通过祭祀青帝,来给自己壮胆,同时也向其他帮派示威。
秦穆公也不甘示弱,设立了吴阳上畤,祭祀黄帝;又设立了吴阳下畤,祭祀炎帝。黄帝和炎帝,那可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秦穆公祭祀他们,明显是想提升秦国的文化地位,向天下表明秦国也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不再是那个被其他诸侯国看不起的西陲小国。这一招,就像是一个小帮派,为了提升自己的档次,开始攀附名门,说自己是某个名门大派的分支,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
从秦襄公到秦穆公,秦国的祭祀对象不断变化,背后反映的是秦国政治地位的提升和扩张野心的膨胀。在那个动盪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祭祀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秦国从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逐渐崛起,走向强大的艰辛歷程。
(二)齐桓公的封禪之梦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霸主,他的名字如雷贯耳,那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南征北战,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他的霸业达到巔峰时,內心开始膨胀起来,竟然做起了封禪的美梦。
你想啊,封禪那可是帝王的专属仪式,齐桓公虽然是霸主,但说到底也只是个诸侯,他想封禪,这不是有点“僭越”了吗?但齐桓公可不管这些,他觉得自己的功绩已经和古代帝王没啥两样了,凭什么不能封禪?於是,他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管仲。管仲一听,心里就犯起了嘀咕:这可不行啊,封禪可不是闹著玩的,你一个诸侯去封禪,这不是要引起天下大乱吗?但管仲又不能直接拒绝齐桓公,毕竟齐桓公是他的主公,而且正处在兴头上,直接拒绝肯定会惹他不高兴。
於是,管仲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齐桓公说:“主公啊,封禪可不是隨便就能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