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移成都,蓬、阆、夔、合、顺庆、隆庆八州府治其上,号称抗蒙八柱。
经过余玠数年的努力,全川形势变化很大。由过去蒙军南下势如破竹无所阻挡,变成蒙军处处遭阻,步步受拦的局面。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了报答理宗的信任,余玠用八年时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战区城防要塞防御体系,恢复了人们抗蒙的信心。还多次主动出击打击蒙军。
1245年夏,余玠为检查落实战备部署,风尘仆仆赶到蓬州运山城,受到了运山军民的热烈欢迎。在运山城守备将军张大悦,转运使施择善等引导下,余玠视察了运山城的防务,运山城位于山顶上,四周悬崖峭壁,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川东北一道重要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余玠边走边看,边听取张大悦、施择善的汇报,对运山城的战略部署、军民的士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对城堡规模较小,民居、市井、军营混在一起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于是下令“别民居,分划市井,”加固城堡,并修建州学,建孔殿、寺庙、神祠,决心把运山城建成嘉陵江中游,川东北抵抗蒙军和打持久战的坚强堡垒。
从1245年夏开始,运山军民就按照余玠的部署“上下一力”全体出动,不分昼夜,于1251年完成了全部建城任务,内外三道城墙,十二道城门,那沿着悬崖峭壁建筑的环山城堡,绵延数里。同时,将蓬州州治以及朗池、蓬池和属于果州的相如等县治都迁上了山。运山一时成了一州三县的治所。奠定了运山城坚持长期抗战的坚实基础。1251年,蓬州军民在第三道城堡西大门外的崖壁上刻下了著名的移治碑以纪余玠徙州县之功。而运山城也成为当时蓬、营、仪的政治军事中心,嘉陵江中游抗击蒙军的重要据点。
1246年春,运山城作为州治后,在山城建筑还没有全部竣工的时候,擅长山地作战的蒙军骁将汪德臣率领部卒强攻至运山城下,遭山上守军滚木擂石的还击,守军们用箭射,用石头砸,对冲上寨门的蒙军就用刀砍或长矛刺,打退了蒙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