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余玠于1243年春抵达重庆。余玠一到重庆府,就立即着手开展工作,整顿财政,兴屯田、明赏罚,大力招引人才。并下令说:“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知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轻庭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其求贤若渴的精神吸引了四面八方许多有识之士前来献计献策。余玠的真诚也感动了播州(今贵州遵义)冉进、冉璞两兄弟入川来见余玠。冉氏兄弟对余玠的详细进言是:“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余玠采用了冉氏兄弟守点成线的抗蒙战略方针,以重庆为中心,修筑青居、钓鱼、大获、云顶等数十座城堡,皆靠山而建,傍水而居。将各州县郡均设于这种依山而建的堡垒里,屯兵聚粮,一遇蒙军进攻,即将军民撤退到堡垒里,坚守不出,使蒙军无法破坏地方政权,而又无所得。针对蒙古骑兵的特点制定出的这种良策在后期的蒙宋战事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余玠从北到南,所建筑的一系列堡垒主要有:
1、大获(今苍溪县),保卫着四川的北方门户。
2、运山(今蓬安县)守卫着嘉陵江上游。
3、得汉(今通江县),依山而建,利州失守后,是四川北面最前沿的阵地。
4、白帝(今奉节县),扼守长江通道。
5、苦竹(今剑阁县),依山而建,成都的北大门。
6、青居(今南充市),扼守嘉陵江中游,川西、川北、川东的连接点。
7、钓鱼(今合川市),扼嘉陵江,渠江和涪江三江之口,拱卫重庆的门户。
8、云顶(今金堂县),扼沱江外水,西控成都平原以拱卫成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