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这个“真人”便是庄与禅交融而成的日常生活化了的“真人”这个“真人”表现“圣人”时并非儒家尧舜似的“圣王”理想人格,而是道家许由似的“不王”理想人格,表现为“神人”时,他则不是神仙似的虚无缥缈的非人状态,而是有血有肉出污泥而不染的脱俗性格;表现为至人时,则是“真”的极致“诚”的极致“善”的极致“美”的极致。他不仅没有仇恨嫉妒贪婪算计等多种生存技能,而且是一个不知有目的(功利目的)有手段(生存策略),有敌人有坏人有假人的特殊生命存在。
应当强调的是,贾宝玉是庄子式的理想人格,不是儒家式的理想人格。不是尧舜式的“圣王”人格,而是许由式的“真”“至”人格。贾宝玉是一个进入了社会但未被社会所同化所异化而保持自然天性的道家理想人格。在庄子的定义里“真人”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然”不是“意志”不是“强求”而是“无为”是不为“物”奴役,不为物所遮蔽,不为物所支配的大自由之自我即抗拒物化异化的大逍遥之我。
庄子保持混沌状态的思想,与老子的“绝圣弃智”思想相通。在道家先驱看来,人因为有了私智,便利用私智作为器
具而进行各种布满心机的功利谋略活动,结果便远离了自然妙道,丧失本来就有的淳朴自由与安宁。
宝玉之“卤”(混沌不开窍),表现在各个方面。除了对“生存技巧”永不开窍而没有常人常有的嫉妒贪婪撒谎等机能之外,贾宝玉还有一种最大的“不开窍”也是最让贾政最生气最感绝望的“混沌”这就是对人人开窍人人向往的“荣华富贵”和“飞黄腾达”他竟然没有感觉,没有兴趣,没有追求的热情。不仅没有,他还鄙薄鄙视蔑视。
读红楼梦可以有千百种读法,此时我们把它读作“混沌”的赞歌,给予“不开窍”一种积极的理解,那么贾宝玉这个形象的精神内涵就会更深刻地展现出来。
贾宝玉还有另一个巨大的“不开窍”这就是他永远不知道所作所为的所谓“目的”庄子认为,远古的浑朴之人,便是没有目的的幸福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