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十二、云“阿罗汉位捨”者。烦恼断尽名阿罗汉。即声闻乘之第四果;缘觉乘之辟支佛果,永断俱生我执。大乘菩萨八地以上,永伏俱生我执,皆名为阿罗汉。尔时此第八识不復名阿赖耶,但名异熟及一切种。若至如来位中,并捨异熟识名,但名一切种识,亦名庵摩罗识,亦名大圆镜智相应心品也。
\n
这个道理,大家容易了解,我们看:附表八——三位功能
\n
这个地方是讲到第八识,它的转依的一种三个位次。第八识的名称是约功能安立的,不像前六识,前六识是依它的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意识,它是依根来安立它的名称,所依的根;但是第八识是功能受称,它有什么功能,就安立什么样的名称。
\n
第八识所表现的功能主要的有三个:第一个是我爱执藏的功能,我爱执藏,这个我爱执藏就是阿赖耶识;其次善恶业果位,善恶业果就是异熟,异熟的功能;第三个是相续执持,就是一切种识,这三个。这三个也可以说是自相、果相、因相的意思,我们看阿赖耶识的转依的情况。从我爱执藏现行位来说,它什么时候转变呢?
\n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谓圣位菩萨七地以前、二乘有学及凡位一切异生,此位之第八识名“阿赖耶”。无始以来,为第七识爱执为“实我”、“实法”、“我执”永不断故。
\n
我爱执藏的现行,是在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是圣位的菩萨,大乘的菩萨,七地之前。在七地之前都叫我爱执藏,八地就不是了。二乘的有学位: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这都是属于有学位,有学位才是属于我爱执藏,无学就不是了。还有一切的凡夫,一切的异生。这个异生就是凡夫,凡夫的身心世界有各式各样的烦恼、各式各样的业力、各式各样的果报,惑业苦的差别。
\n
圣人的情况就是同生性,是同样的依止一个清净的法身。不管他学唯识、学中观,方便有多门;悟入到空性的时候,那是“我等同入法性”,那没有差别。但是在凡位就不一样,每一个人烦恼的厚薄都不一样、业力也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