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的对待。所以这个地方跟外道还不一样的,外道只是修禅定,那个境界跟空心的境界是不一样。这个叫生空无漏种子,引生二乘,当然菩萨也是修我空观。
\n
第二个、法空观:进一步去观察这一切的生死、一切的涅槃的法都是因缘生,都是要假借阿赖耶识的种子出现,离开了这个心识的因缘,这些法就不存在,就是法空观。
\n
第三个、俱空观:就是这个空也不可得,我空、法空、这个空空。俱空就是空空。这个时候就是大悲心生起无量的妙用,这样子引生菩萨及佛果。
\n
《唯识学》修空观,它是这样子修,我们后面会讲到。《唯识学》修空观是两个次第:
\n
(一)所取相:一开始先思“诸法如梦”,一开始是先破所取相,就是一切的外境是这一念心识所变现,这些外境是如梦如幻。思惟一切法是如梦,不管快乐、不管痛苦,都是无常无我的,就像做梦一样,醒过来的时候“觅之了不可得”。所以当下是无常,刹那刹那无常的,就破这个所取相。
\n
(二)破能取相:观心性无生。当然这个时候“观心性无生”它有四个次第,它是有能所,一一的破。就像剥那个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破。从这个心所有法,破到最后,最后一个“遣相证性”就是破阿赖耶识,就破到这个初能变。观心性无生的时候,一直观进去,你会观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境界是不带名言的。你看阿罗汉,你要以《唯识学》上,阿罗汉的涅槃其实就是第八识的境界,那个刹那微细生灭相都还在,所以还有不思议变易生死。
\n
观心性无生,他这个时候把第八识的生灭相再观进去,就观到那个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真如去了。所以它是两个次第:先破所取相,再破能取相。思诸法如梦,然后观心性无生,就回光返照,探本求源。
\n
这个就是无漏种子,种子是无漏的。好,这个是说明“明一切种识”,是解释这一切种。好,我们再看下面,前面我们是讲到三相门:自相门、果相门、因相门。再看偈颂,“不可知、执受处、了”,这三段是说明所缘行相门,第八识的能缘和所缘行相。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