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会有受熏,就会有一种新的熏习。所以你唯立本有,就会有一些不圆满的过失。对于阿赖耶识的受熏这个义理,就不互相随顺了,就互相矛盾了。这是第一个,净月论师是认为唯立本有,种子只有本有,就是只有本性住种。
\n
第二个难陀论师,难陀论师等人“唯立新熏”。说无量无边的种子,都是要你身口的造作才有。这当中也有一些过失;如果这个种子只有新熏,有什么过失呢?说我们最初修行佛法,从有漏位到无漏位的时候,那个见道位。我们刚开始的智慧是在资粮位、加行位的时候,这个智慧叫加行智,就是靠闻思修。这个闻思修的智慧,在资粮位、加行位的时候,就是依止名言,带相观空,观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本性是空。我们第六意识,就要依止这个名言去观察一切法空,离开了这个名言的引导,这空的相貌在我们心中不能出现,不可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对空的理解都还是有漏,因为带相观空;真实的无漏的空义出现,那是不能有名言的,离一切相。
\n
这当中就是说,我们在因地栽培的时候是有漏;最初那一念的相应,见道位的时候,无漏的智慧现前,这个无漏智慧是怎么来的呢?你在栽培因地的时候那是加行智,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都是有漏的,有漏的因怎么能够成就无漏的果呢?所以这个地方,护**师就反问,如果只有新熏,那么最初的那一个见道的无漏智慧就不能出现,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都是有漏。
\n
第三个护法正义:护**师就发明正义,就是本新合论。说一切的众生本来都具足有漏无漏的种子,但是也必须要靠后天的熏习而使令它增长,就是本有和新熏两个要合起来加以说明。
\n
种子有本性住种,有习所成种。
\n
佛法里面讲这个道理,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消息。佛法的道理,无上甚深微妙法,佛陀在一切经论当中所说的道理,我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这些因果的道理。就是我们造了善业,这个善业的因缘成就可乐果报,由这个恶业的因缘成就不可乐果报,这是第一层道理。这个是有相的境界里面活动,或者是善、或者是恶,成就这些有相的果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