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n
《大佛顶经》云:“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正谓此也!此且约俱生我执言之。若夫大小不定之戏论,即离俱非之谬谈,则是分别所起,名为见惑,此惑不除,终成凡外。是故欲为佛弟子者,先须向此论文,随义观察,必使我执,荡然不萌,方于佛法有造修分,其或不然,纵令持戒坐禅广学博闻,我见未伏,祇成附佛法之外道而已,可不畏哉!
\n
蕅益大师在前面这一大段,破除凡夫的我执、法执了以后,讲出了一段开示。他首先引用《楞严经》来作说明,来作引证。《大佛顶经》云,说现前虽成九次第定。这个九次第定,是从前面的四禅到四空,在四空定当中再继续的修无我观,就成就了界外的第九定。这个界外的第九定,能够把第六意识所相应的想、受和第六意识的心王都停下来。“想受灭无为”,第六意识的心王和它相应的想受都停下来,就是五遍行都停下来。这是三果圣人所能够成就的,不是凡夫的境界。就在禅定当中有我空的智慧。但是他还不能成就漏尽的阿罗汉,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n
因为“皆由执此生死妄相,误为真实。”他对于俱生的微细的生死妄想,还不能够明白,这个俱生的就是阿赖耶识。你看《楞严经》的注解,蕅益大师说,三果的圣人在那一念明静不动的心识当中,阿赖耶识现前,他认为那个就是究竟了,究竟的涅槃。但事实上,那是“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它是一个刹那刹那生命相续的一个心识的流动,正是生死的根本——阿赖耶。但是我们认为它是本来人,就错认消息。这就是以生死妄想当作是我们真实的本性,“此且约俱生我执”,这个还是约俱生。因为在九次第定当中,第六意识不分别。第六意识不分别我执是怎么有呢?俱生的,就是第七意识的思量,恒审思量。它不必经过第六意识的分别就能够生起,这个是很微细。这以下讲分别的。
\n
“若夫大小不定之戏论,即离俱非之谬谈,则是分别所起,名为见惑。”假设是说大,“我大蕴小,蕴在我中”。什么是我呢?我是广大像虚空,五蕴比较小,五蕴在我之内;或者说是小,我是很微小的一个极微,我是蕴藏在色受想行识当中,在里面活动,我小蕴大,我在蕴中;或者是不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4页